“豫”见种业盛会!展成果、探路径彰显“芯”势态_行业新闻_小九直播杏彩体育彩票-小九官网首页
header
“豫”见种业盛会!展成果、探路径彰显“芯”势态

行业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豫”见种业盛会!展成果、探路径彰显“芯”势态

时间: 2024-08-23 04:31:44 |   作者: 行业新闻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子究竟有多奇妙?11月9日-11日,万众瞩目中,“2023中原农谷国际种业大会”在郑州举办。

  大会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主题为“一粒种子促振兴,中原农谷起高峰”。围绕种子这一关乎粮食安全基础,连着“国之大者”的农业芯片,河南献上一场高端豪华的种业盛会。

  当秋收的果实遇到初冬的阳光,会是怎样的色彩斑斓?大会采取“1+1+3+3“模式进行,展示河南种业创新和良种联合攻关新成果,共探种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路径,彰显中原农谷乘势而上“芯”势态。

  最好看的白菜长啥样,河南“元老级”小麦品种都有啥,哪个花生品种全国种植培养面积最大,玉米亩产最高纪录是多少……诸如这些,在大会上都能找到答案。

  在河南良种联合攻关成果展区,27个项目单位悉数参展。展区内,两颗外绿内黄、色泽鲜艳,切开后像花一样的大白菜引人注目。

  据悉,这两颗白菜,是河南豫艺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牵头,联合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农科院等团队开展的大白菜良种攻关项目,品种叫“农大柔红”和 “龙牙皇”。

  “这种白菜的叶片是柔的,叶球是橘黄色的,不但好看,而且富含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营养价值很高,价格是普通白菜的5倍。”公司副总经理张宝金现场介绍。

  展区内,除了大白菜,白雪公主彩色辣椒、豫艺花螺丝椒、酸甜果番茄等农产品,也以独特的外形和绝佳的口感,让人啧啧称赞。

  “优质、多样、个性、安全是我们的育种方向,近些年,我们选出了很多适合市场的品种,满足口感多样化和需求多样化,真正让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马长生介绍。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也是育种大省,种子市场规模全国第一,小麦、玉米、花生供种能力领跑全国。在整个展区,品种最多、最具实力的是粮食作物。

  在河南省农科院展区,该院科研处张磊介绍,上世纪90年代,“豫麦13”实现了河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零突破,解决了小麦高产与倒伏的问题,“郑麦9023”解决了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广适性种植的问题。玉米品种方面,“郑单958”堪称农作物育种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建国以来种植培养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品种。此外,省农科院一直致力高油酸食用花生品种的选育,“豫花37”已成为全国种植培养面积最大的高油酸花生品种。

  由该院研究员雷振生领衔选育的“郑麦958”精彩亮相,其生产经营权转让价达1918万元,创造了目前我国小麦品种转让价的最高记录。

  “该品种重点解决了优质与高产难以结合的世界性难题,实现了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改良,是又一个有望大面积产业化应用的优质强筋品种。”雷振生说。

  来到河南种业集团展位,百农307、郑麦918、豫花65号,以及秋乐系列玉米品种进入视线。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传伟介绍,集团推出的品种,好几个都进入了农业部重点推广名录,为河南农业发展争取了荣誉。

  “我们这次重磅推出的玉米品种是‘现代959’。今年10月10号,在鹤壁百亩高产攻关田,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主持开展了该品种的机收测产,亩产达2342.8斤,创下了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单产最高记录。” 在河南现代种业有限公司展位,公司负责人韩沐禾向参观者介绍。

  中农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是隶属国资委管理的唯一全农企业,展位前烘培的面包香气扑鼻。说起推出的“新麦58”小麦品种,公司负责人褚晓斌无比自豪。“该品种是最新超强劲国审小麦品种,先后被金龙鱼、中粮、南顺、古船等国内4家顶级烘焙粉企业定为最佳供应商。 ”

  近年来,河南作出以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为核心建设中原农谷的战略决策,奋力打造以种业为核心的国家级、国际化农业创新高地,努力在种业振兴上彰显河南担当。

  “种子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筹码,对于农业大省、粮食大省河南来说,要给‘中国碗’盛上更多‘河南粮’。”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钱前表示,“中原农谷是河南推动种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抓手,种质资源是育种创新的基础,只有种业自主可控,种业科技才能自立自强。”

  钱前介绍,我国是种质资源古国,也是种质资源大国。对于中原农谷而言,收集、保存、发掘、利用优异种质资源,在资源库中找到“人才”,探寻革命性、颠覆性的种质新资源、新基因,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同时,钱前提出要大力推进生物育种新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小麦育种联合攻关首席专家许为钢以《我国小麦品种改良的战略性思考》为题在论坛上作报告发言。报告中,关于我国小麦品种改良,许为钢提出了几个战略性问题思考。他强调,要持续改良品种的产量水平,开展中国大宗面制品专用品种的选育,强化抗病性及拓展资源利用特性的改良,推进现代育种技术的应用。

  许为钢表示,早在2002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优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抓两头、促中间”的小麦发展思路,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引进、建立了强、弱筋小麦品种遗传改良的技术体系;建立了强、弱筋小麦品种审定、生产技术;强筋、弱筋品种已从无到大面积生产应用,并实现了一流面包、饼干糕点专用粉的生产及食品加工。“要将中国大宗面制品专用品种选育列为我国小麦优质化第二阶段的重要内容。”

  一颗种子,经过修改基因序列,就可以让它长成人们所希望的样子,这项农业新技术被称为基因编辑。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新友介绍,目前,花生、芝麻、油菜育种都在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不过做到这项技术的前提是建立体系,然后针对具体的性状进行编辑。

  “目前,河南省农科院针对芝麻、花生、油菜都建立了基因编辑体系。”谈及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张新友认为,总体思路就是扩面积、提单产、增效益。“要科学针对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加强攻关,力争在重要性状上取得突破,提高育种的效率和精准程度。”此外,张新友建议,在推广方面,应强化油料的产后加工与品牌建设,促进优质专用品种的产业化发展,比如与有关的企业经营主题相结合,把优良品种尽快推广到生产中去,使它发挥应有的作用,来提升产业竞争力。

  嘉宾云集,高朋满座。大会现场,来自国际、国内种业领域30多位院士、专家围绕种业前沿科技和理念,进行深度交流探讨,贡献种业发展智慧方案。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表示,农业农村部将一如既往支持河南农业发展,在农业种质资源普查、重大品种推广、重点企业扶持、种业联合攻关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杨振海表示,中国农科院将与全国农业科研单位、种业企业一同努力,进一步夯实种质资源基础,加快培育重大品种,努力攻克粮食单产提升综合技术,深化种业科技国际合作,打好种业翻身仗。

  国外专家代表,荷兰皇家科学与人文学会院士、欧洲植物育种协会前主席理查德·威萨表示,河南有着悠久的农业历史、丰富的种植经验,当前,河南逐渐重视科学技术创新赋能种业发展。“通过合作项目的落地实施,河南今后将会为中国和世界培育出更多、更好的种子。”

  11月11日上午,大会最后一项活动是参观中原农谷。在萧瑟冷风中,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展现着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

  虽然已经入冬,但神农种业实验室的人工气候室里却是另外一个“小气候”。在这里,颜色不同的灯光照射着农作物的生长,培育的小麦,有的在拔节,有的麦穗已经泛黄。“人工气候室可以模拟种子全生育周期所需要的环境,春小麦一年能够实现6代繁育,花生可完成4代。”相关负责的人介绍,有了人工气候室,重要的种子都不用再去“南繁”了。

  神农种业实验室于2021年9月23日正式揭牌成立,是河南省政府批准建设的首批省级实验室,重点以农业生物为研究对象,开展育种基础理论、重大育种技术与突破性品种研究。实验室围绕河南省优势和特色产业,组建了6支科研团队,启动小麦、玉米、花生、芝麻、棉花、畜禽6个研究领域。

  神农种业实验室处于创新链条的上游,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而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生物育种中心)则承担着品种选育与产业化的重任,同时,两大平台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交叉合作,互为补充。

  据了解,生物育种中心是中原农谷核心部分,拥有4150亩田间试验区、350亩科研设施区和795亩南繁基地,目前已全面建成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对标国际一流种业研发机构,生物育种中心组建了河南生物育种中心有限公司,承接生物育种中心建设与运行工作。中心现有5个科研创新团队,主要是做小麦、花生、大豆、蔬菜育种研究。

  两个月前,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正式揭牌。中原研究中心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与河南省政府联合布局的重要区域创新中心,围绕破解河南农业及产业链“卡脖子”问题,开展全方位协同创新。

  一粒种子促振兴,中原农谷起高峰。中原农谷总规划面积为1612平方千米,实施“一核三区”发展的策略。其中“一核”指平原示范区,功能定位是国际一流农科“芯”城;“三区”分别指东区(延津县)粮食产业经济集聚地,西区(新乡县、获嘉县)高新技术转化集成区,南区(原阳县)现代食品产业集聚地。

  据介绍,中原农谷立足中原,服务全国、面向全球,正全力打造创新之谷、开放之谷、绿色之谷、智慧之谷、融合之谷。到2035年,中原农谷将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的农业科学技术基础设施集群、科研试验示范基地集群和全球粮食科学技术创新高地。(卞瑞鹤)